
“回首駕驂舞陣速”出自唐代韋式的《一字至七字詩》。
《一字至七字詩》
唐代 韋式
竹。
臨池,似玉。
裛露靜,和煙綠。
抱節(jié)寧改,貞心自束。
渭曲偏種多,王家看不足。
仙杖正驚龍化,美實當隨鳳熟。
唯愁吹作別離聲,回首駕驂舞陣速。
詩詞:《一字至七字詩·竹》
竹生在臨池之旁,像白玉般的清瘦。
裛露而靜,與煙一起呈現(xiàn)出翠綠的色彩。
它包裹著節(jié),不輕易改變,堅守著內(nèi)心的純潔。
在渭曲地區(qū)種植的竹子特別多,但是王家還是覺得不夠看。
仙杖也被竹子驚為龍,美實應該像鳳一樣成熟。
只是愁人吹響竹笛時那別離的聲音,讓人回頭看著駕著驂馬快速跑進戰(zhàn)陣。
詩意與賞析:
這首詩以竹子為主題,通過描寫竹子的形象和特質(zhì),抒發(fā)了作者對竹子的贊美和思考。
詩中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繪竹子,比如“臨池”,“似玉”,“裛露靜”,“和煙綠”,使讀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竹子清瘦、潔白、幽靜、翠綠的形象。
表達了竹子“抱節(jié)寧改,貞心自束”的特質(zhì),竹子堅守自己的本性,不易改變。這種堅持和純潔的品質(zhì)使作者感到敬佩。
作者還提到在渭曲地區(qū)種植的竹子很多,但王家還是覺得不夠看,說明了竹子的價值和美的表達。
最后,作者以“仙杖”比喻竹子,喻示竹子的高貴和神秘。竹子成熟時,就如同鳳一樣寶貴,具有美實。而吹響的竹笛聲,則帶有別離和傷感。
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竹子的形象和特點,流露出作者對竹子的贊美之情。通過竹子和仙杖的比喻,也反映出人們對于竹子的向往和渴望,以及思考人生中的離別和快速的變化。